友邦行動日誌彷彿是一顆照向海外的望遠鏡,帶領大家透過商業及永續的視角深入了解臺灣友邦國家。最後一篇友邦行動日誌,除了帶你了解沃畝團隊如何透過推動蒲草吸管與光合菌技術應用,帶動貝里斯的農業種植環境及經濟發展,更以沃畝團隊的經驗與你分享跨國合作計畫,最重要也最關鍵的起手式——「如何連結當地利害關係人」。
如何理解貝里斯人對於自然環境保育的堅持,並找到最適切當地產業與經濟發展的創新商業模式?
於計畫前期田野調查的過程中,沃畝團隊發現貝里斯當地政府及居民皆很在乎自然環境的保育,與許多國家不同的是,貝里斯不會因為經濟發展的需求,以必要之惡的角度接受大量土地開發,他們會先思考如何讓環境保持原貌再談及未來收益,貝里斯居民知道土地與海洋是他們最寶貴的國家資產。
除了對環境永續資源利用的堅持,貝里斯人也極為在乎人與人之間的情感連結,這從當地旅宿業就可以察覺;許多在地的旅館提供優質的住宿品質與服務,卻不會想與知名訂房平台合作,因為比起接受平台的網路行銷與配單,他們更信賴人與人之間的交易,即使這會讓他們無法快速將收益最大化。
沃畝團隊與當地夥伴訪談時,就深切感受到當地政府雖然非常重視貝國的農業科技發展,並希望貝里斯除了發展最蓬勃的觀光產業之外,能夠於農產業上自給自足,甚至成為替貝國發展可賺取外匯的產業;然而他們也希望全球夥伴國家都能尊重貝國對自然資源的重視,在對等的模式下進行國際合作。因此,沃畝團隊藉由數次的拜會訪談,將在計畫中導入以環境為首要考量的創新農業科技技術,讓未來在協助貝國發展農業與經濟時,也能兼顧到環境的永續性!才能發展出永續的合作方案。
履行社會使命的同時,沃畝如何運用創新的技術優勢促成國際合作計畫?
沃畝團隊還沒前往貝里斯時,便做了許多前期研究調查,由於氣候條件與地廣人稀的優勢,使貝里斯非常適合發展農產業,然而由於當地居民缺乏土地開墾、天然化肥等技術與產品,導致土壤不夠豐沃而農產業產量尚無法滿足貝國的內需市場,因此沃畝團隊所開發的光合菌技術正好可以彌補當地土壤不豐沃的困境,而目前貝國政府也正積極推動農業微生物技術的發展,在提升產量的同時也能栽種出更優良的農產品。
沃畝秉持著「透過科學方法,運用專業能力去幫助不一樣的人!」的創立初衷,將光合菌技術與蒲草吸管帶到地球另一端的友邦貝里斯,期待於未來能夠協助解決貝國農產業的困境,以可負擔的農產品價格,來減少當地居民的生活負擔。訪談期間我們問起沃畝的社會使命,創辦人又仁分享:「我們試圖透過國際發展合作,以及運用臺灣創新的農業科技技術,避免其他國家如同臺灣在工業化時期時一樣,為求最大利益,不斷使用大量化學肥料無視地力需要恢復時間,挑戰土地負載力的極限,導致土壤變成不可逆的貧瘠狀態,為了讓貝里斯免於相同的環境苦果,或許這就是沃畝履行社會責任的一種方式!」